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其眼睛部位十分奇特,然而如此奇怪的眼睛卻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大撞臉”。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鴨子河畔,是一處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占地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專家們發掘出許多種類的文物,包括金銀器、玉器、青銅器、石器等等,其中尤屬青銅器數量最大、樣式最復雜。著名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文物。
青銅人面像中有三件較為突出,它們全部都是“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其本身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夸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甚至還有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其中最大件文物通高65厘米、寬138厘米,其眼珠突出眼眶達16.5厘米,猶如是科幻片中的“外星人”。
三星堆文物青銅器擁有“縱目”的特點,無疑成為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對于“縱目”,考古專家們曾提出過不少猜測,并對其做過一番研究與探討。曾有專家認為,三星堆青銅器“縱目”的出現,很可能與當時人們的眼睛崇拜有關,類似于古代生育崇拜、動物圖騰崇拜等,屬于一種文化催生的產物。
但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在生產力并不發達的年代,青銅資源顯得尤為珍貴,因此古人都力求在藝術創作上進行寫實。由此進行推斷可知,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形成很可能是基于其人群的外形三星堆青銅面具導游詞,也就是說,“縱目”的狀態相當普遍,它們甚至是三星堆人的共同特征。但是考古專家同時也能提到,認為“縱目”特征仍具有夸張性,認為實際情況的“縱目”,應該是“立目”三星堆青銅面具導游詞,也就是眼睛部位呈傾斜上翹走勢。
此時一個問題頓時浮現出來,既然“縱目”的特征在三星堆遺址中如此突出,那么它是否只限于三星堆民族?答案并非如此,歷史總是存在太多的巧合,考古專家們在楊官寨遺址同樣也發現了“縱目”的種群特征。
2004年5月期間,西安市經開區涇渭新城附近路面正在開展延伸工程,幾輛大型挖土機也被征調至此配合相關工作。但令所有人感到驚訝的是,就在挖土機工作到一半時三星堆青銅面具導游詞,地下翻起的黃土中突然夾雜著無數彩色陶片,由此楊官寨遺址也正式出土與世人相見。楊官寨遺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附近,是一座屬于仰韶文化范圍的古代人類活動遺址,其占地面積約為80余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十分豐厚。據考古專家稱,楊官寨遺址出共發現各類房址23座,以及仰韶時期的灰坑496座、陶窯10座、甕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正因其出土文物珍貴,代表性強,所以該遺址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并位居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楊官寨遺址中出土的各類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十分特殊,它的樣貌與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外形尤為相像,甚至可以把它們比作是“雙胞胎”。該文物名為“人面形陶器殘片”,其整體規格為高6厘米、長7厘米,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較為出色的陶器作品,所屬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前3000年,比三星堆文明遺址早1000多年。考古專家們曾將“人面形陶器殘片”與三星堆青銅面具形象進行過充分對比,發現二者的眼睛與臉龐輪廓比例相近,特別是眼睛部分,“人面形陶器殘片”也呈現出典型的“縱目”特征,并且刻畫的角度與形象也都完全類似。由此考古專家們也斷定,楊官寨遺址文物與三星堆文物出現同樣的“縱目”特征,絕非是一個偶然事件,相反,該現象說明二者之間的確存在巨大的聯系,更大的可能性是三星堆文明對中原文化有所借鑒。
談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承認,三星堆文明的確與中原文明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也相信,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發展,關于三星堆文物的謎團終將會被揭開,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三星堆之謎》 四川出版社出版 劉明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上一篇:峨眉山導游詞500字
下一篇:游覽騰龍洞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