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龍湖導游詞英文云龍湖風景區導游詞徐州景點導游詞-----云龍湖風景區云龍湖風景區導游詞各位嘉賓,我們現在位于云龍湖景區。云龍湖風景區總面積為11.4平方公里,周圍山林面積為5.6平方公里,云龍湖水面面積為5.8平方公里,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形成了三面環山一面水的自然景色。若沿湖而行,岸草如茵,柳綠花紅,四月新春,桃紅綻放,柳抽新綠;到了仲夏,南岸一塘荷花剛剛開罷,石榴樹上又是花紅似火;時至深秋,雖有繽紛落葉,也有漫山紅遍的楓林;到了嚴冬,一場大雪,四野皚皚,更顯這一湖碧波和幾點紅梅生意盎然。云龍湖在古代是一片洼地。古徐州志記載:“城南九里許東西各有一山,因形似簸箕,俗稱簸箕洼”,洼久成湖,明萬歷年間因湖水經常泛濫成災,做石狗以鎮之,所以又有了石狗湖的名稱。1963年正式改名為云龍湖。“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則此湖儼若西湖,而徐州儼若杭州。”這是早在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任徐州知州時,站在云龍山上,對著腳下這個小小的湖泊“突發奇想”。可能蘇軾本人也不會想到,時隔900年之后,他的想象變成了現實: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云龍湖結為姊妹湖。各位聽了這樣的介紹千萬別說西湖和云龍湖這兩姐妹長相差的可是有點遠,不過呢,您也許聽過一首詩:“水光漣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當然這首詩說的不是徐州云龍湖了,是蘇軾筆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若用它來形容云龍湖,也是非常貼切的。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寫了上面這首詩,可是他在我們徐州擔任知州時也留下了《放鶴亭記》這樣的傳世美文“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一篇《放鶴亭記》膾炙人口,千古流傳,也使云龍山水得以揚名于世。云龍湖東岸綿延三公里的九節云龍山,狀若游龍,郁郁蔥蔥。名勝古跡俯首皆是:興化禪寺依山而建,內有高達11.5米的北魏時期的石佛,被譽為三磚殿覆三丈佛,令人驚奇;東坡石床、放鶴亭、飲鶴泉等古跡,又讓人懷念蘇軾的不朽政績和瀟灑逸事;王羲之、黃公望、董其昌、乾隆的四十多方書法碑刻,使青山墨寶飄香。可以這樣說,徐州與杭州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而蘇東坡也是先在徐州修了云龍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以后,才到杭州修浚的西湖,這是西湖為什么比這里云龍湖要秀美一些的一點歷史背景。杭州西湖有條蘇堤,徐州也有蘇堤,只不過不在湖中,而是徐州城中的一條道路。那時蘇東坡剛到徐州赴任,黃河決口,徐州被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圍困了70多天。后來蘇東坡筑堤治洪,水退了,這條蘇堤就成了城中的一條大道保留至今。
在徐州黃河古道邊,還有一處“下洪”的地方,傳說為了退去洪水,蘇東坡之妹蘇小妹在此投水鎮退洪水。在徐州當了一年又11個月知州的蘇東坡,近千年來人們一直傳誦著他的勤政愛民。在徐州的飯店,也有一道特色菜,叫“東坡肉”,傳說是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送來的豬肉都堆成了小山,蘇東坡不得已將肉全部腌制,“回贈”給百姓,徐州的東坡肉又叫“回贈肉”。大家請往這邊看,在我們右邊的這座塔,叫蘇公塔,是為紀念蘇軾而建的。云龍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相映生輝。一條玉帶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為東湖和西湖,環湖路依山順堤,寬闊平坦,綠柳如茵,鎖繞一湖碧水。湖上景景相望,星羅棋布,各有千秋。我想大家游覽完云龍湖,會自然的發出這樣的贊嘆“堤邊盡是垂楊柳,不比杭州少一湖”。在湖西岸,那座形若長鯨擊水,極具現代氣息的建筑是亞洲最大的淡水魚宮“水上世界”。再往前走就是濱湖公園了,它是一座集觀光、餐飲、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樂園。它的長度為米,總綠化面積達80%以上。這里將動與靜、自然天成與人工雕鑿、園林綠地與歐式建筑巧妙的搭配在一起,給人一種風格迥異的審美享受。下面就請大家下車自由參觀,半小時后我們將在東門集合。
徐州云龍湖導游詞英文篇二:徐州導游詞徐州古稱彭城,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現徐州市下轄2市(新沂、邳州)、3縣(豐縣、沛縣、睢寧縣)、5區(云龍、鼓樓、泉山、銅山、賈汪),全市幅員面積平方公里,總人960萬人。徐州是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先后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稱號。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略區位優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干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越的地區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副產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副產品享譽海內外。徐州年產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地;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外。徐州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表情,甚至是內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跡之外,項羽“戲馬臺”、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跡遍布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著城,城環著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
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云龍山、云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將城市裝點得雅致秀麗,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旅游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徐州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2004年開始啟動新城區建設。按照“一年打好基礎,兩年拉開框架,三年初具規模”的要求,力爭把6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建成集商業貿易、行政金融、文化娛樂和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徐州歷史沿革 徐州歷史悠久,6000 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 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于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 州自此稱彭城。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后歸楚,秦統一后 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建都彭城。東漢時,州名。 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郯城縣。漢末 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于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于彭城, 彭城自始稱徐州。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 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為節度使駐 地。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后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 為徐州府,轄領1 縣。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后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日偽時曾為偽 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 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49 年徐州市直屬山東省管轄,新海連市屬山東魯中南行署 管轄。1952 年11 月中央決定,1953 州專區,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新海連市劃屬江蘇徐州專區。專員公署駐徐州市。1958 年,原由省轄的徐州、新 縣。1960年,銅山縣劃歸徐州市領導。1961 年,新海連市改名為連云 港市。1962 年,徐州、連云港2 市改為省轄市。徐州市領導 的銅山縣劃歸徐州專區。1970 年,徐州專區改稱徐州地區, 專署駐徐州市,轄豐縣、沛縣、贛榆、東海、新沂、邳縣、 睢寧、銅山8 縣。1990 月起,經國務院批準,先后撤銷新沂、邳縣,改設新沂、邳州市。
徐州市現下轄豐縣、沛縣、 銅山縣、睢寧縣四縣,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樓區、 云龍區、賈汪區、泉山區、九里區五區。 徐州形象知識 市花、市樹 徐州的市花、市樹分別是紫薇和銀杏,是這座城市獨特的生 態名片。 紫薇原產地中國,自古便是名花佳卉。《唐書?百官志》中記 載了唐代曾因中書省的庭院遍栽紫薇而改中書省為紫薇省, 中書令為紫薇令的趣事,白居易亦有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 花對紫薇郎的妙句。紫薇與月季花同科的花卉品種,具有廣 泛的群眾基礎,代表了徐州的特色,能使外地到徐州旅游的 人們感受到徐州人的特有素質。 銀杏是我國特產樹種,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被 稱為“活化石” ,以銀杏作為市樹,象征徐州人堅韌挺拔 的性格,使徐州 5000 多年的歷史積淀得到充分的反映。新 時期徐州精神 有情有義 誠實誠信 開明開放 創業創新。 城市名片 徐州“城市總名片”: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 經濟名片:徐工集團 人物名片:劉邦 歷史名片:淮海戰役 美食名片:饣它湯 旅游名片:云龍山/云龍湖 文化名片:柳琴戲 重大市政工程 和平大橋和平大橋是徐州第一座跨鐵路獨塔斜拉高架立交橋,大橋于 2005 48億元。
高架橋跨京滬干線37 股鐵路,雙向6 車道設 計,全長978 米。其中主跨368 米的高架橋為獨塔雙索面混 凝土斜拉橋,索塔采用造型美觀 的“h”形,塔高100.5 米。和平大橋將和平路向東連接至徐 州新城區,是徐州市區前往京滬高鐵徐州新客站的快速通道, 是徐州目前惟一的一座高架立交橋和江蘇省跨徑最大的跨 鐵路大橋。 徐州圖書館 徐州圖書館新館,位于泰山路文化城附近,圖書館總占地面 積2.67 萬平方米,建筑面積 2.15 萬平方米,設計藏書容量為160 萬冊,可擺放閱覽座位 1000 多個,預裝網絡接口 700 多個,平均每天可接待 2000 多名讀者。讀者不僅可以在館內局域網通過電腦快捷地實現 借閱、查詢、檢索、上網,還可以在辦公室或家中遠程登陸 圖書館網站,便捷地完成書目查詢、預約預借、新書查詢、 館藏電子文獻瀏覽或下載其他網絡圖書館業務。 徐州藝術館 徐州藝術館位于風景秀麗的云龍湖畔,東依云龍山,南傍云 龍湖,置身市民廣場核心部位,與濱湖都市休閑區連為一體, 山水相親,環境優美,總投資約 1.5 億元。占地面積 平方米,建筑面積 平方米,建筑為四層,地下一層, 設有展廳、學術交流、文化藝術教育、藝術品交易、公眾休 閑等區域,配備現代化服務設施,可為各種類型的文化交流 活動,教育活動、藝術品展示、藝術品交易等提供配套服務, 是徐州市展示文化藝術形象的標志性重點工程。 徐州音樂廳 徐州音樂廳位于云龍湖北岸,東、南、西三面環湖。由清華 大學建筑設計篇二:徐州導游詞1 徐州導游詞1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 年燦爛文化, 歷史上為華夏九州之 一,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 是著名
上一篇:走進常德
下一篇:遇見鼓浪嶼,幸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