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指的是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九課重要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九課重要知識點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春秋晚期魯國人。
2.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政治主張:提出“仁”的學說,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主張:“因材施教”。“溫故知新”。
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稱他為“孔圣人”
3.弟子們整理、記錄孔子言論,成書《論語》
4.晚年著書《春秋》
5.孔子學說地位:
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二、思想家老子
1.春秋晚期楚國人。
2.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
3.主張: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
4.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
三、戰國時“百家爭鳴”
[難點解析]
1.孔子說“學而識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孔子這三段話對你學習有什么幫助或指導?
孔子的這三段話教育我們對學過的知識要時常溫習,要不斷
總結和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要有老老實實和謙虛好學的學習態度,才能學有所成。
2.諸子百家的學說中,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我們現代社會吸收用?
孔子“仁”的學說和孟子的仁政;孔子關于教育的主張,老
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墨子的兼爰和非攻;韓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利用。
3.你怎么理解“百家爭鳴”
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已見,彼此辯駁.例如,關于戰爭,墨子反對非正義戰爭,孟子則不加區別地反對一切戰爭。關于治國方法,孟子倡導“仁政”治國,莊子提出“無為而治”,韓非子則主張法治。
4.你認為哪家觀點最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
韓非的主張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候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采取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重點考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是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仁者愛人);教育主張是(因材施教,溫故知新)。
2.(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是(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3.(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一切事務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4.(孟子)主張用仁政治國;(墨子)主張兼愛、非攻;(莊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韓非子)主張改革,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歷史解釋是什么意思
歷史解釋是指依據正在討論的法律問題的歷史事實對某個法律規定進行解釋。
它的具體內容是:
①正在討論的法律問題的特定解決方案在過去曾被實施過;
②該方案導致了一個后果F;
③F是不合乎社會道德標準的;
④過去與現在的情形不同不能充分地排除F在情形下不會出現;
⑤該解決方案也許不被稱贊。
這種方法要求解釋者要對歷史事實及其與現實情形的差異進行證成,而且要對“F是不是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命題進行證成。
中國古代明君
秦始皇: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先后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
漢高祖: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隋文帝:隋朝開國皇帝,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贊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杰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貢獻。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繁榮盛世。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推動歷史發展的杰出人物。他對待權臣剛柔并濟,懷柔安撫,很好的解決了天下統一后的軍權問題,永不消逝的英雄--趙匡胤。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九課重要知識點相關文章:
★ 中考歷史重點復習資料梳理5篇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復習資料總結大全
★ 2021高考總復習歷史必背的知識點
★ 2022七年級下冊語文《七子之歌》教案
★ 2021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大全
★ 2022七年級下冊語文《三顆枸杞豆》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詳細總結2021
★ 初中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精選五篇
★ 高考歷史知識點整理10篇
★ 八年級下冊歷史重點知識復習資料匯總
上一篇: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知識點人教版
下一篇: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七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