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的關系比較密切,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學習數學等學科比較容易。實際上,邏輯思維能力對學好其他學科也有很大的幫助。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如何鍛煉數學思維能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何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加強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為了保持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發展學生的靈活思維,教師學要加強學生的題目訓練,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在解題教學中,應該重視多種題型的訓練。自編題不僅要考慮結構的合理性,以及數量關系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還要考慮到思維的靈活性,編題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的過程。一題多解的練習,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增強數學教學靈活性,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合作解題。數學科目由于其自身特點,一道題可以有多個解題方法。針對這樣的特點,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法對數學解題過程進行教學。
將學生分組,以問題為驅動教學的根本因素,按照“合作預習,探究答案,啟發引導,鞏固拓展”幾個環節進行。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提出問題,學生按組設計和交流對問題的看法。然后讓學生互動解題,通過多種途徑找到解題的答案,開闊學生的思路。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精講。最后通過各組將答案與解題思路的公開與講解,促進所有學生對于不同解題思路的理解。教師再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評價,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進行系統化,結合學生教育實際或社會熱點問題對學生思維的升華,做到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講清概念,建立學生思維的整體性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嚴謹的、系統的,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則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直觀的感性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之始應該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起聯系的橋梁,提供豐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計地充實學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徑是多樣的,可以通過直觀引入,也可以從情境設疑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教師在設計具體情境時,切忌單刀直入,全盤托出,而是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緊密地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循序漸進的引入。同時也要注意,概念的引入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征,情境一定要與概念的本質屬性相關聯,否則會因為遠離教學內容而影響教學效果,有時甚至產生誤導作用,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歧途。
引入的路徑要體現概念產生的背景,教師要根據概念產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選定最佳的引入路徑,盡力排除非本質屬性的干擾,讓學生盡快觸及概念的本質特點,體現概念建立過程的高效化。掌握概念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多次進行往復。當學生初步建立概念后還需運用多種方法,促進概念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保持,并通過不斷運用,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鞏固。概念總是一個一個進行教學的,因此在小學生的頭腦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時,要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概念放在一起,尋找概念之間縱向或橫向的聯系,組成概念系統,使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為學生頭腦中的認識結構,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檢索、提取和應用,促進知識的遷移,建立學生思維的整體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如何培養小孩的數學邏輯思維
1.精心設計教學感性材料
思維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實物直觀或具體表象進行思維的材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既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師對大量的感性材料進行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從而使學生順利實現由感知向抽象的轉化。
2.從基礎知識中“請”出思維活動
小學數學知識點比較集中,注重概念、公式的推導和應用。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淡化概念知識,重點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由來,即所謂的注重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依據上述知識思考問題,便可以尋求到正確的思維方向。
3.有意識培養孩子聯系舊知,發揮想象能力
課堂教學中注重孩子已有知識的聯系,喚醒舊知與新知之間的需求聯系。由舊知進行聯想和類比,也是尋求正確思維方向的有效途徑。聯想和類比,就是把兩種相近或相似的知識或問題進行比較,找到彼此的聯系和區別,進而對所探索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
4.重點訓練,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孩子思維能力的養成,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需要重點訓練,多次實踐才能完成。教師有意識的鍛煉孩子在學習習慣、和他人合作學習探究等方面進一步培養孩子的數學情懷。由于學生思維方向常是單一的,存在某種思維定勢,所以不僅需要反復訓練,而且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多角度的思索,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
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數學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同時,數學思維中對于數學的直覺能力和發散思維又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課改中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意識和能力的要求,我們必須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發散思維就談不上數學直覺的培養,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教學上一兩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但在課下的時候,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更多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
另外,有必要的時候還要聯系到其他的科目進行交叉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綜合應用。面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思考和認識,我們應該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達到對事物的全方位認識,增強他們思維的密度,使他們的思維品質得到更進一步的優化。
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參與學習。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只有教師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學生,學生才能真正的敬佩你,當你真正的理解學生,那么學生所犯的一切錯誤你都能包容,理解學生的教師首先是大度的教師,俗話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小學生具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應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如何鍛煉數學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 怎樣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 小學二年級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技巧及辦法
★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心得體會5篇
★ 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辦法
★ 學生思維能力現狀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 如何培養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及培養辦法
★ 總結學好數學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 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及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訓練辦法
★ 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