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后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歷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歷史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
1.我國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是在約公元前21世紀。
2.將天下劃為“九州”,并鑄造象征權力的“九鼎”的人是: 禹。
3.我國歷第一個國家是夏朝,它的建立者是禹。
我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秦朝,它的建立者是嬴政。
4.禹死后,繼承王位的是啟,從此王位世襲制, 代替了禪讓制,開始了“家天下”的局面。
5.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是在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所以后代又將商朝稱為殷。
6.商朝發明炮烙之刑,并將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處死的有名暴君是紂王。
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800多個部落在牧野擊敗商朝軍隊,史稱牧野之戰。
8.公元前771年,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滅亡西周的是犬戎。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東周建立。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為了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2.內容(1)周王對諸侯“授民授疆土”。(2)諸侯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保衛周王室。諸侯還要定期朝覲、納貢、服役和共同抵御“蠻”、“夷”、“戎”、“狄”的進攻等。
3.主要分封對象:同姓宗室 4.主要諸侯國:魯、齊、燕、衛、宋、晉
5.作用:加強了周王室同各諸侯國之間的聯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開發。
二、1.夏商西周以血緣親疏關系區分尊卑等級。
2.西周時的統治階級包括周王、諸侯、卿大夫和士。被統治階級包括平民和奴隸。
3.夏商西周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是平民。
4.夏商西周時期,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是奴隸,他們主要來源于戰俘和罪徒。5.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手段有暴力鎮壓和禮儀教化。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春秋戰國時期(即東周時期)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2.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二、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和秦穆公。
1.齊桓公稱霸(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1)能夠首先稱霸的原因:第一、他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第二、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霸主地位確立的標志:葵丘會盟(公元前651年)
2.晉文公稱霸: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一場戰役是晉楚城濮之戰。有關的一個成語是退避三舍。
3.楚莊王稱霸:楚莊王時,大舉北上,問鼎中原。后來,楚國在邲打敗晉國,楚莊王一躍成為霸主。
5.在爭霸斗爭中遭到徹底失敗的是宋襄公。6.集中力量向西部戎狄地區發展,稱霸西部的是秦穆公
7.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后,他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后一個霸主,與他有關的一個成語是臥薪嘗膽。
三、戰國七雄
1.戰國初年,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國。 2.戰國七雄:韓、趙、魏、楚、燕、齊、秦。
3.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4.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秦國的張儀、魏國的公孫衍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一、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春秋時期,鐵制工具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春秋時期,出現牛耕,戰國時期,牛耕得到推廣。
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的意義
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②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引發了社會大變革。
二、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變法:
1.目的:為了富國強兵
三、秦國商鞅變法:
1.原因:秦孝公初期,秦國還比較落后。 時間:前356年
2.目的:為了富國強兵。
3.主要內容:①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②獎勵生產;獎勵軍功。③承認土地私有,④推行縣制,⑤統一度量衡
4.作用:經過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變了社會性質,是封建性質的改革。
甲骨文和青銅器
一、甲骨文:概念:商周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辭或殷墟文字
1.主要發現地:河南安陽小屯村
2.意義①對研究商周時期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②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③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淵源關系。
3.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銘文或金文。
文字演化的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二、青銅器:
1、商朝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青銅鑄造業。
2.青銅器是銅、錫、鉛的合金,代表:司母戊鼎 地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的青銅器。
思想的活躍和百家爭鳴
一、孔子:
1.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中國第一個辦私學的人。
2.主要思想:“仁”和“禮”兩部分 政治主張:“為政以德”和“以禮治國”
3.教育貢獻:①創辦私學。②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當仁不讓于師”。④教育格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等
4.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書是:《論語》
二、百家爭鳴(戰國時期)1.原因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②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③私學的興盛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地理位置:岷江流域 修建時期:戰國時期
2、修建國家:秦國 修建者:李冰父子
3、主體工程:①分水魚嘴:分水工程。②飛沙堰:泄洪排沙工。程③寶瓶口:灌溉工程
4、用途: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
5、意義: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二、神奇的編鐘:
1、概念:古代常把幾件銅鐘組合成一套,它們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稱為編鐘。
2、代表:戰國青銅曾侯乙編鐘 3、意義它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
甲骨文記事.
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甲骨文)是中國已知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最完整的文字
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把重要的歷史知識編成詩歌、民謠、順口溜、快板等形式來記憶。
例如關于歷代農民起義,可以通過以下歌訣進行記憶:
陳勝吳廣揭竿起,劉邦項羽誅暴秦。
綠林赤眉滅新莽,黃巾起義反東漢。
隋煬帝,施暴政,群雄聚義在瓦崗。
黃王起兵為百姓,沖天將軍入長安。
元末義軍裹紅巾,改朝換代朱元璋。
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吊死萬歲山。
洪楊率領太平軍,攻占南京作天京。
堅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敵人夢魂驚。
這首歌訣不僅便于記憶,還各有側重地將一些起義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動范圍、重大功績、堅持斗爭的時間等勾勒出來了。歌訣記憶法的好處是記憶時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并且生動輕松,久久難忘,乃至于記憶終身。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歷史相關文章:
★ 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知識復習資料匯總
★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總復習提綱大全2021
★ 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復習要點最新歸納總結
★ 2021七下語文開學考知識點
★ 2021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大全
★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模板
★ 語文《紅樓夢》常考知識點最新大全
★ 中華書局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模板
★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川教版模板
★ 2021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資料大全
上一篇: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下一篇:七年級下冊期中歷史知識點